《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把传统意义上的“家事”提升为法律赋予的“国事”。荣膺三届“江苏省家教工作先进市”的淮安,紧紧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精神,为促进家庭教育工作,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汇聚强劲动力、注入强大能量。国务院参事室领导和专家来淮调研家庭教育工作,誉之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淮安模式”,先后两次特邀在全国家庭教育高端论坛作大会交流发言。中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对淮安“五老”担任代理家长、投身家教工作的做法,两次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今年一月,市委就落实好《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门召开常委会议听取汇报、讨论意见、出台文件,与时俱进地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国之大计”进一步落实到“家”。
动能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倾力作为。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把抓好家庭教育作为增进家庭福祉、社会和谐、淮安发展、国家兴旺的强基工程,列入“十三五”儿童发展规划,出台了《淮安市家庭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淮安市家庭教育指导协调委员会,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学校为纽带、社会为合力、法律为督导的家教工作格局。在各级党委政府组织推动下,以党员干部家庭为重点的千家万户,广泛开展“学恩来家教、树优良家风、创文明家庭”主题活动,一代伟人周恩来修身齐家的“十条家规”、“八互律约”以及三位母亲的家教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全市各地还组织开展“讲家史、传家训、树家风”、“科学家教进万家”、“十万家长学礼仪”、“争做合格父母、培育优秀孩子”等系列活动,促进家庭教育扎根基层、成风化人。全市每年推出、逐项实施家庭教育工作的“十件实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普惠性、实效性。市卫健委重抓早期妇儿教育,全市59所助产机构开设了孕妇学校,培训覆盖率达85%以上。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提高困境儿童基本养育费标准的通知》,为困境儿童教育成长提供常态化兜底服务。市文化旅游局围绕家庭教育,常年组织文艺团体奔赴基层送戏上门。市委老干部局发动离退休老同志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协调关系、化解难题,以老带小、发挥余热。市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成功举办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全国家庭教育高端论坛、中国淮安家长节,盛况空前、反响热烈。不久前,市家教指导协调委联合南京一家知名调查机构,历时5个月,调访30余万人,对全市家教现状、走势、对策等,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据分析、题库归纳,形成了两份近十万字的调研文字汇编,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起到了有力的指导推动作用。
动能二:家教宣传综合发力,家教氛围日趋浓厚。为让家庭教育得到全社会重视、支持与参与,全市经过数年努力,成功打造了以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为主的全方位、立体式家庭教育宣传矩阵,融报纸文章、电视形象、广播声音、网络信息于一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十年打造的《家教在线》栏目,先后与数十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合作互动,请百余名特级教师、家教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开办讲座,每周两档,常办常新,让内容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创刊27年的《家长》杂志,聚焦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解疑释惑,突出针对性;推介育子成才的典型经验,春风化雨,增强指导性;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保持可读性,被中关工委领导盛赞为“家教的良师、家长的益友”,发行量突破35万份。淮安日报的《舐犊情深》、淮海晚报的《琢玉》、淮海商报的《家长周刊》、市广播电台的《蓝精灵》等家教栏目,各具特色、各显身手,营造了家庭教育的浓郁社会氛围。全市编纂出版的《周恩来与家庭教育》、《优秀家教案例》、《家庭教育高端论坛文集》、《婴幼儿家长读本》等书籍,免费赠阅读者,广受社会欢迎。去年,由淮安创作拍摄的反映伟人家教家风优秀故事片《童年周恩来》,入选中宣部迎庆党的百年华诞重大题材献礼工程。
动能三:家长学校尽显作为,“四化”建设提档升级。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父母。全市把家长学校作为培养“第一任老师”的重要阵地,坚持不懈地建优办好。各县区均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家长学校总校,并得到省合格认定。家长学校在全市464所中小学实现全覆盖,100%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每所家长学校每学期开课8学时以上,家长参与率在98%以上。推行“互联网+家长学校”,每年直播授课30场次。致力家长学校上水平、登台阶,聚焦“标准化、课程化、特色化、常态化”建设,出台了《创建“四化”建设示范家长学校实施方案》,严格创建标准、申报程序和考评办法。通过“四化”建设推动,全市先后建成国家级优秀家长学校2所、省级优秀家长学校22所、市级优秀家长学校184所。建立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联盟,实行经验互鉴、资源共享。开辟网络通道,加强家校联系,通过QQ、微信、钉钉等媒介,运用线上线下“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进课堂”等途径,举行“我的家教故事”征文竞赛,加强学校与家长常态化联系、经验性交流。为深化创建活动,多次召开“四化”家长学校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激发校际之间相互学习,竞相争先。加强家教服务指导,启动了全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建设工程,举办了百名家庭教育宣讲师专题培训班,创立了“新时代家长工坊”。按省编《家长必读》及自编校本教材,百名家教宣讲师常年任教于家长学校,仅去年就开讲360场,听讲101932人次,个案指导1249次,让正确家教理念、科学家教方式源源不断浸入人心。
动能四:社区家教入户走心,文明家庭示范引领。家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家的归宿。全市将社区家教学校列为覆盖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制定了《淮安市社区家长学校工作规程》、《淮安市社区家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多次召开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推进会。充分挖掘运用社会教育资源,扩大社区家长学校办学覆盖面,探索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社区亲子园、企业家长学校等阵地。各级妇联干部经常深入社区调研指导,多次走上社区家校讲台授课,向广大家长授业解惑。积极实施省政府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在45个试点示范区,广泛开展“社会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的“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建立青少年家教档案27973户,招募家教志愿者1496人,吸纳家教志愿服务社会机构200多个,发展志愿商铺232家,整合专业化社会组织力量26支,在社区营造“推门可见、社区可感、家家参与”的家庭教育良好环境,发挥出家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线上家庭教育课程,开办“家庭教育空中课堂”,推出24节网络直播家庭教育课程,每节课平均超过千人在线学习,去年累计达到25077人次。全国儿童早期发展试点淮阴区,对婴幼儿生育、养育、教育、培育,潜心探索、积累经验,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数据和宝贵资料。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近两年培树推广市级以上各类文明示范家庭696户,成立全市最美家庭联盟,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功能,用最美家庭领动城乡基层,让文明家风吹遍千家万户。
动能五:“五老”赋能家庭教育,代理家长力担重任。全市把以孤儿、单亲子女和留守儿童等家教缺失的青少年,作为家教对象的重中之重。市关工委联合市文明办、教育局、民政局、妇联进行专题调研,市委常委会听取调研汇报,并将《关于进一步做好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家教缺失子女关爱工作的报告》以文件转发。全市关工系统根据职能分工,建立了一支拥有16226名五老参加的代理家长队伍,充分发挥自身政治、资源、经验、亲情优势,积极开展“五老助力好家教好家风”活动。为增强大家胜任本职的家教本领,市关工委系统组织家教专家精心编写《“五老”代理家长指导手册》,分期分批、逐层逐级举办业务素质培训,在9个县区139个乡镇(街道)集中培训122场次。“五老”代理家长对家教缺失的孩子,舐犊情深,尽心竭力,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恪守力行“六个注重”的工作方式,即注重贴近孩子,因人施教;注重把握心理,科学疏导;注重发现苗头,抓早抓小;注重平等交流、循序渐进;注重言传身教,严慈相济;注重持续跟踪,负责到底。淮安区车桥关工委运用“三道加法”做好工作,即组织引导+个人意愿,推动代理家长工作同向化;面上要求+重点突破,推动代理家长工作差别化;领导点评+群众评议,推动代理家长工作有形化,他们的成功经验被《中国火炬》重点推介。洪泽区龙港村五任党支部书记坚持家庭教育志愿值班制度,接力关心家教缺失的未成年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支书爷爷”。金湖县金北街道办的“五老”用心用情当好代理家长,被当地群众称为熟知每个孩子的“活字典”、关爱孤困儿童的“活菩萨”。五老代理家长们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的帮教与厚爱,使一批批家教缺失的孩子心受滋润、身感温暖,让一批批迷途羔羊知错而返、走上正道。十年间,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从6.45%下降到1.09%,未成年人零犯罪村(社区)从88.8 %上升到97.15%。为推动代理家长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市关工委先后召开全市代理家长工作理论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推进会。在全市“五老”代理家长先进表彰大会上,盱城街道关工委等9个单位被表彰为“全市代理家长工作先进集体”,李书法等151名同志被评为“全市代理家长先进个人”,全市掀起了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热潮,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淮安落地生根,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通畅道路。(淮关 曙光)
编辑: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