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过新四军

来源:新华时视网     作者:徐锦如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9-07    

■徐锦如

       我家住过新四军,这是爷爷讲给我的故事。

      那是1941年盛夏的一个早上,六塘河流水潺潺,两岸绿柳成荫,大地一派生机,人们正忙着吃饭下地。忽然,门外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向来警觉的爷爷迅速放下手中的碗筷,随手操起桌边的三八大盖,子弹上膛,箭步冲上炮楼。只见南圩外六塘河大堆上,一队武装整齐的队伍,清一色灰色军装,人人精神抖擞,个个英姿飒爽,面带笑容。队伍中,有背包的,有扛枪的,还有赶车的,有男有女,一路高歌,急步西行,见人很客气,自称是新四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这是啥部队?昨怎么没见过?”弄得爷爷痴呆呆地愣在那里,枪栓都拉不回来,久久缓不过神来。

       转眼间,几位干部模样的人,彬彬有礼地来到炮楼下。高声喊道:“老乡您好!不要怕,我们是新四军十旅供给部的,是共产党的队伍,想借你家房子存放物资。刚才堆上的大队人马,就是我们的部队,我们是来建立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我们的旅长是刘震,不好意思,打扰了!”“什么?刘震!”爷爷不觉又是一愣,赶紧下得炮楼。连忙问道:“那你们原来是新四军四师的了,师长是彭雪枫?”对方回答说:“是的是的”。“我们原来的师长正是彭雪风,部队地方化后,我们属三师,现在师长是黄克诚,这次是黄师长命令我们来的,部队刚刚从你家门前大堆上路过,就住在西边的小胡庄,淮海军区司令部也设在那里。”“哦!知道了,知道了。你们原来是新四军,专门打鬼子的,彭师长、黄师长我都知道,早听说过,怪不得你们的部队纪律这么严明,真是不好意思,欢迎欢迎!”于是,爷爷二话没说,当天就腾出上房十间,边房四间,还备了柴火,临时支了锅灶,做了一大锅饭菜,把供给部主体人员几十人安顿了下来。就这样我家住了新四军。

       多年后,爷爷每当提起此事,总是不甚感慨,振振有词,喋喋不休。

       那时,爷爷五十多岁,身体硬朗,读过私塾,学过武术,组织过练勇(民间武装自卫组织)。爷爷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人们总是喜欢称他为三大爷。全家三十多口人,土地一百多亩,四合院,房屋三十多间。土圩、铁丝圩、钢橘圩、里外三层。土坯两层炮楼一座,短枪两把,长枪三支。曾多次次与贼匪交锋,还袭击过日本鬼子,为保家卫国作出过贡献。前后三庄,老老少少,无人不知,大凡小事,都离不开他,是位开明人士。

       据爷爷讲,新四军十旅供给部,住在我们后埝庄主要有三家,除了我家外,还有徐恩洪、徐师珍两家,先后住了好长时间,大约有百十号人。徐恩洪、徐师珍两家房子比我们家要少点,但也都是四合院,很紧就,手头也很好,也好处事。徐恩洪住干部多,金明、杨纯他们常来。徐师珍家住有肖平,不知是什么干部,儿子徐海如,还当了他的警卫员。常住我家的主要是物资采购等后勤保障人员。有一位叫窦爱民的科长,二十多岁,高个,白净,很活泼,一点架子没有,和战士们一样,没事就帮西屋大妈家干活打扫卫生,喂猪、扫地,什么都干,部队撤离时还动员大妈参军,可惜大妈当时因孩子小没有去。

       南京市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耀华爷父子,就是通过我们家与十旅供给部做生意开始参加革命的。张耀华父亲张贯武,家住周集街,是经营生活用品的生意人,和爷爷是一拜,为避乱,常住我家,供给部需要的一些军需物资,好多都是通过他在我们家交易的。当时,张耀华十来岁,几兄弟都在我们家读书。听爷爷说,他家家教很严,小孩背不完书就罚跪,一跪就是半天。后来,几兄弟都先后参加了革命,张耀华还当了周集乡儿童团团长,南下时分配在宜兴,还有他的同学黄跃进、周成明等人。黄跃进南下后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正师职。周成明任溧水、杨中县委书记,南京市纪委书记等职。沭阳县委原组织部长周永成,周集老街人,也是那时和张耀华他们一起先后参加工作的。十旅撤离时,张耀华父亲张贯武,在部队的动员下,成了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先后赴东北,还参加过渡江、解放上海、一江三岛等战役,南征北战,一直负责部队财务工作,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打上海时,仗打得异常激烈,他一直背着部队帐册,战友多次劝他掷掉,他坚决不肯,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才妥善移交,65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退休。我姑母徐华,也是那时在新四军影响下参加革命的。

图片来自网络)

       而今,爷爷早已过世,我也古稀。但我家住过新四军的故事,却始终令我难以忘怀,时常翻滚于脑海之中。

写于2023.9

       作者:徐锦如,男,古稀。喜书法,爱写作,热衷于乡土文学。现任沭阳县塘沟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乡贤参事会会长。

编辑:杨信


责任编辑:新华时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