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 非遗文创产品热销
清江浦灯彩30余万元、木活字印刷产品9万多元、糖画7万多元、葫芦刻绘2万多元……近日,在清江浦区文庙崇圣书院内,清江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种智鹏兴奋地告诉记者:"5天时间,我们的非遗产品销售额超过50万元。"
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1月29日至2月2日,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广旅游局组织清江浦区3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文庙崇圣书院内举行了"2025清江浦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主题活动。
"销售情况很好,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此次特意设置了展示、互动环节。"种智鹏说。造型各异的根雕、活灵活现的烙画、小巧精致的蛋雕、图案生动的刻绘葫芦……展架上整齐摆放着300余件精美的非遗作品,琳琅满目、千姿百态,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赞不绝口,游客纷纷站在心仪的作品旁拍照留念。"狮子的眼神中透露出灵动与活力,你再看看这条龙,身姿蜿蜒有致,龙爪强健有力,特别是龙须仿佛在随风飘动。"一位来自山东省日照市的游客在一个巨大的葫芦绘刻作品前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最终,这位游客以1400元的价格喜滋滋地将这件作品放入囊中。
在崇圣书院门口,有两排户外的非遗作品展销摊位,摊位上不仅摆满了精美的非遗作品,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为活动增色添彩。只见剪纸(清江浦挂廊)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恺手持剪刀和红纸,随着指尖翻飞,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福"字窗花便新鲜出炉。桌上一幅《金蛇戏春》剪纸画同样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幅剪纸画采用了套色剪纸工艺,将四种颜色的纸张进行叠加,一次性剪切出多层图案,作品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段恺说,其家族中从爷爷辈就开始创作剪纸和挂廊作品,他会继续传承和发扬好剪纸技艺,积极参加各类非遗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传承非遗。
在活动现场,各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与游客进行了一系列互动。"先把红纸蒙在石刻上,再用湿毛巾轻轻打湿红纸……"这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指导游客制作石刻拓片。游客小心翼翼地将金色颜料均匀地刷在红纸上的凸起处,待晾干后再将红纸从石刻上揭开,一张印有"长乐未央"字样的拓片便制作完成了。"过年到文庙逛一逛,不仅感受到了年味,更感受到了文化气息。"市民王女士高兴地说。(融媒体记者 何剑峰)
编辑: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