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神州大地上,乡村振兴日益呈现新图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
投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投资提质增效,激活“一池春水”?本期“研究社”,让我们跟随研究者的步伐,探索具有首都特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立足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农情,研究者认为,应从育主体、谋项目、畅渠道、提效益等方面,深化乡村振兴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各类资金支持乡村振兴通道,助力乡村振兴投资提质增效,为实现首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育主体
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搭建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和机制——
▶ 整合基层供销合作社等现有资源,探索搭建上接市区政策、下接农村农民的乡镇为农服务综合对接平台,促进资源下乡、农业进城。
▶ 因地制宜探索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模式,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增强对接社会资本的有效性。
▶ 固化首农集团等涉农国企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机制,巩固脱薄成果,健全国企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造血”机制,防止返薄,促进增收。
▶ 发挥京东、阿里、抖音等平台企业在直播电商、订单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方面的优势,助力拓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产品销售渠道。
谋项目
谋划实施一批乡村振兴工程,做好项目储备——
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生产,提高城市应急及日常运行必需品的自给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发展特色农业,挖掘“平谷大桃”“怀柔板栗”“房山磨盘柿”等地理标志农产品附加价值。
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培育“民宿+农场”“民宿+研学”“民宿+康养”等新业态,延长民宿产业链,打造消费新热点。
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数字农业全产业链示范、智慧休闲农业平台等工程项目。
畅渠道
破解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制约,畅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渠道——
▶ 加快推动“农业中关村”建设,促进科技在生产生活生态全领域、产供销全链条持续发力,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打通农业科技成果入企下乡通道。
▶ 育引并举,继续实施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根据乡村实际需求完善“第一书记”“百师进百村”等选派帮扶机制,更加突出针对性和匹配度,引导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企事业单位适用人才等到农村干事创业。
▶ 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用途管制前提下,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稳妥探索“农业+”发展所需旅游休闲、仓储、分拣、包装等用地路径。
▶ 围绕地方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吸引资本“上山入林”,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提效益
统筹整合多来源涉农资金,提高政府投资参与乡村振兴的综合效益——
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好当前已有的涉农项目储备库、决策咨询专家库等资源,聚焦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好带动作用。
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农业农村“人、财、物”管理,常态化开展涉农项目立项申报、项目跟踪及监督、项目评价,从全视角来管理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发挥财政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联动作用,充分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围绕绿化造林、高标准农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旅观光步道等建设,积极谋划以工代赈项目,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编辑:杨信